不仅仅是木器,甘棠箐遗址出土的石器也清晰反映出了东方古人类独具特色的认知能力、思想智慧和生存之道。
旧石器时代,人类制作不同石器会采用不同的流程和方法。
在以石片为毛坯的石器体系中,从石核(石料)上打击剥离大小与形态适宜的石片是制作石器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东方古人类有一些特定技法,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灵活性。
例如,最为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石锤打击石核的锤击法,这种简单直接的方法被多数东西方古人群共同采用。可是,生活在周口店地区的北京猿人却主要采用砸击法,即将石核置于石砧上,用石锤垂直砸击,使石核破裂,从中拣选出带锋尖利刃者为工具,或者以开裂的石片为毛坯,做第二步加工。这是因为周口店地区缺乏优质石材,北京猿人只能以断裂不规则的脉石英为原料,砸击法对这种量丰质劣的材料可谓优配。
甘棠箐遗址考古现场
而在重庆三峡地区,长江的洪流搬运来了很多磨圆度高、形态扁平、质地坚硬的中小型卵石,很难用锤击法和砸击法剥片。当地先民便发明了摔碰法,即将扁平卵石(石核)举起,以特定角度用力向地上平整的石头(石砧)上摔击,让其薄锐处与石砧碰击破裂,产生近圆形的扁薄石片。这些石片可直接当作工具或进行下一步加工。这样的石器制作方法被称为“扬子技术”。
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古人类,面对有一定磨圆度的大型扁平砾石,别开生面地采用了碰砧法,搬起砾石向稳固于地上的石头凸起处碰撞,磕碰出宽厚的大石片,再以此为毛坯加工出大型砍砸器、重型刮削器和手镐、手斧等器型。
这些都透露出东方古人类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适应生存方式与资源利用策略上海配资公司,是旧石器时代先民聪明才智思想火花的闪现。
富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